-
这东西特别容易存活,在西北的农田里生命力极为顽强,农民想除掉它都很困难呢。
沙漠边的“绿色黄金”:芦竹如何达成生态与经济双丰收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正在上演一场奇妙的“绿色魔法”。曾经干旱少雨、遍布戈壁和盐碱地的荒芜之地,如今千亩芦竹生长得郁郁葱葱、挺拔屹立,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在沙漠边缘构建起一道充满生机的屏障,而这一切,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芦竹中水种植试验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芦竹随风摆动,沙沙作响,仿佛在热情地向人们致意。技术人员在其间穿梭,手拿测量工具,专心地测量着芦竹的高度和秆径,他们专注的样子,就像是在记录这片绿色奇迹的成长历程。
“5月13日种下这些芦竹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周都会雷打不动地来观测滴水、长势、发芽率、秆径等情况。”新疆腾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芦竹中水种植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马国庆满脸欢喜地说,“你看,新种植的芦竹已经长到2到4米高了,地下分蘖株数多得数不清,这生长势头,实在是太令人惊喜了!”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芦竹,仿佛能看到它们在沙漠边缘努力扎根、顽强生长的情景,它们就像是大自然派来的绿色卫士,立志要改变这片土地的面貌。
师市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干旱少雨是常事,戈壁和盐碱地随处可见。然而,芦竹就像是为这片土地“特制”的一样。它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耐涝、耐旱、耐盐碱又耐寒,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奋力茁壮成长。芦竹可不只是“绿化高手”,它还是个“宝藏植物”呢!从它身上提取的纤维素,能为纺织企业提供极为优质的原材料;它还能变身为菌料、饲料、肥料、生物质材料和能源原料,用途广泛得令人称奇。师市正是看中了芦竹的这些“特殊能力”,通过大力种植芦竹,开启了荒漠化治理和盐碱地改良的新征程,朝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大步前行。
新疆腾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英透露道:“芦竹的根系十分发达,就像无数条强劲的‘手臂’,紧紧地抓住土壤。而且它特别耐盐碱、耐寒,还能吸收土壤里的氮和磷等物质,简直就是荒漠化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得力助手’!”想象一下,芦竹的根系在地下交错纵横,努力吸收那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一点一点地改良着土壤环境,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芦竹种植试验示范基地是“强强联合”的成果,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腾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和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合作建成。各方齐心协力,引进、筛选适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栽培的芦竹品种,深入挖掘芦竹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芦竹的“内在实力”同样不可小看。它的纤维素含量均在50%以上,纤维长度比芦苇更优,秆茎综合纤维素含量高达57.71%,完全是理想的生物板材原料和纺织原料。从芦竹中提取出的纤维素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天然抗菌属性,绿色环保又安全健康,能广泛应用于保健服饰、家纺、户外用品、婴童用品,尤其是医用及护理纺织品等领域。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变身魔法”,芦竹从一棵普通的草,华丽转变为一根珍贵的丝,为纺织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纺织企业也纷纷“接纳”芦竹,将其作为生物质纤维原料运用到工业生产中,成功开拓出“以草代木”纤维素纤维原料的新道路。师市相关企业负责人激动地向记者介绍芦竹在纺织产业的实用价值:“以前我们企业使用的原材料是棉短绒,现在有了芦竹,可就不同了!芦竹的纤维素含量高,抗菌和抗病毒性能更好,还能应用到医疗、婴幼儿产品这些对品质要求极高的领域。现在客户的需求量很大,产品都供不应求了!”
如今,师市紧紧围绕纺织企业的发展需求,全力做好“以草代棉”“以草代木”“以草代粮”这篇大文章。持续加强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纺织企业的沟通合作,努力掌握菌草种苗、实用性种植等关键技术,因地制宜地扩大芦竹种植面积,让芦竹技术实现本土化、标准化,推动芦竹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沙漠边缘的芦竹,会创造更多的奇迹,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也让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乡间植物# #大山深处的植物# #农村草本植物# #老家植物# #农家植物#imgarr带你一起去旅行
兵团人把芦竹种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能防风固沙,还能改善土壤。期待绿浪翻涌成海~#这就是兵团 #塔克拉玛干沙漠 #新疆生产建
imgarr举报